不久前,一则“中国首张互联网医院在线处方诞生”的新闻引发多方关注,这张处方的开具者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
希望浙医二院成为患者“希望和重生的灯塔”的王建安在医院管理方面成绩斐然,一度当选“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浙医二院在2013年成为JCI官网首家公示的最新版本的国际学术医学中心。对于JCI评审,王建安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近日举办的“2015HIMSS大中华区年会暨第二届中美医疗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上,王建安接受了健康界的专访。他认为,JCI评审强调的是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医院参不参评JCI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JCI的精神。
JCI评审改变了安全文化
提及JCI对医院的影响,王建安开门见山:“最主要是改变了安全文化,体现在制度、体系以及员工行为的改变上。”他介绍,经过JCI评审后,医院医护人员在做事情时首先想到的都会是:患者会怎么样?安不安全?方不方便?体验度会怎么样?
王建安举例,医院的柜子以前是贴顶的,而JCI要求上下都要悬空30公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上面要保证万一发生火灾时灭火器可以喷得到,下面要避免因地面潮湿出现霉变而增加院感发生的隐患。
病房里患者的抽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王建安说:“如果抽屉里有好多患者的药物,医院管理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医院不注重对患者自带药的管理,患者既在吃医院开的药,也在吃自己带的药,药物有没有重的?有没有相冲的?其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浙医二院的做法是,把患者自备药纳入管理:患者自备药品须交由护理部分发,并在医嘱体现,由药剂师统一审方。
在浙医二院,车库、洗手间等凡是患者有可能独自存在的区域里均安装有警铃,警铃拉线距地面15公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万一患者摔骨折了,如果拉线太高可能会够不到。”
放药品的冰箱,很多医院都会出现工作人员随意放只苹果、盒饭之类的情况,而这在JCI标准中是不允许的。
“这样的例子可以讲一千个,”说起这些,王建安滔滔不绝,“他们说管理出效益,我觉得是管理出生命,管理出安全。”
医院评审是为了更好地持续改进
近年来,JCI的理念与方法受到国内越来越多同行和专家的关注。与医院等级评审相对比,JCI评审更重视做事情的流程、质量等对医院“软”的要求。王建安说,“JCI评审并不特别关注有什么先进技术,或者能做什么手术,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甚至具体某一个科室,它所强调的是,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达到某种标准,而这种标准是全球的专家们在很多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而总结出来的。”
比如,针对器官移植手术,JCI评审会关注伦理是否通过,是否充分告知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相关流程有没有做好,多学科团队有没有建立,患者安全如何得到最大保障……
王建安认为,对于医院里来讲,质量文化的建立与建设重点学科同样重要。“先进技术一年可能会治疗几十上百例患者,而每年的住院患者有十几万,且大多数为常见病,他们有没有从中获益?如何因为医院的质量文化缺陷而造成了患者损害,那多可惜啊!”
谈到评审文化本身,王建安认为,JCI是“改进文化”,一次没通过,可以让医院改进,改进之后再评,确实改进了,就批准通过。事实上,国内的医院等级评审政策也在调整,正在越来越多地吸收国外的标准。
对于想要参加JCI评审的医院,王建安的建议是:“如果是为了追求名声、获得保险公司认可之类的而去参评,是在舍本逐末”,医院首先要想清楚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了树立品质安全文化,把患者安全和品质放在第一位,想通过一个系统的抓手,希望改变员工的行为和医院的文化时,JCI评审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真到了那个阶段,甚至参不参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JCI的精神。”王建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