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各大药企先后宣布大幅度裁员以来,这股裁员的浪潮似乎在2015年并没有要结束的意向。在大型制药企业面临专利药物到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无奈只能选择挑战企业策略,或改变产品线,或选择兼并重组,最终都讲导致精简人员,缩减开支,为产品研发获得更多的资金。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对于企业而言,裁员也许是缩减成本度过寒冬的一种选择,但处理不好,却可能引发无穷的危机。企业、员工双方均会留下创伤。
下面小编带您看一看2015年各大制药企业的裁员情况(由于2015年各企业年报还未披露,本文中的裁员人数以已报道的新闻为准)。
中国区裁员——在华市场面临崩塌
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公司在华涉嫌商业贿赂的调查虽已结束,但危机却远没有离去。从当年10月开始,GSK多次通过内部合规和审计进行裁员。2015年3月6日,葛兰素史克宣布开除中国区包括总监、大区经理以及代表等各级员工大约110名,其中还包括很多资历在5年甚至10年以上的资深员工。
百时美施贵宝2013年底,施贵宝中国在中国开始了40%的大幅增员计划。2015年6月15日,百时美施贵宝的几十名医药代表因不满公司在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清退员工的行为而在施贵宝上海总部楼下抗议,从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百时美施贵宝裁员近1000人,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诺和诺德11月3日,诺和诺德方面向界面新闻确认,诺和诺德中国关闭了包括教育专员在内的一些岗位,受到影响的有130位员工。
战略调整——裁员更益于节约成本
百健11月10日,百健宣布了一项总数为830人的裁员计划,其波及范围达到了其公司总人数的11%之多。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人们惊讶的发现百健公司要将其研发业务的重心转移到阿尔兹海默症领域。这在一些人士看来甚至有“自寻死路”之嫌
施维雅12月,法国第二大药企,也是最大的私人制药集团施维雅宣布将裁减610名员工,且大部分是来自法国本土的销售人员。原因是公司面临的持续增长的业绩压力而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以确保公司仍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此次的战略调整将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据悉,施维雅在全球共有21000名员工,其中法国本土有5000名,2014年其收益为42亿美元。此次裁员将削减法国本土12%的劳动力。而在过去五年中,施维雅在法国的销售业绩已经骤然下跌将近一半。
辉瑞2015年的最后几个月中,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都因为辉瑞与艾尔建有可能达成的合并案而激动不已。然而,就在人们对辉瑞和艾尔建何时能够结为秦晋之好而猜测时,生物医药产业另一个冷静的声音又传了出来。那就是两家巨头一旦合并,那么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裁员。而此次裁员的重点或许又将放在制药加工部门。目前,辉瑞有87000名员工,艾尔建有30000名员工。根据计划,在并购完成后的头三年,公司要削减20多亿美元的成本费用。EdisonInvestmentResearch分析师马克西姆·雅各布斯(MaximJacobs)预计,合并后的公司可能会裁员多达10000人。
强生2016年1月20日,强生宣布,计划削减医疗器械事业部3000个工作岗位,占到该部门全球岗位的4%-6%。强生公司希望通过此次裁员每年节省8亿-10亿美元成本,其中2016年将节省2亿美元,以聚焦于更具创新性的产品。相关计划的税前重组费用为20亿-24亿美元,其中约6亿美元将计入2015年第四季业绩。公告显示,此次裁员涉及部门包括骨科、外科和心血管设备,不涉及消费医疗器材、视力保健产品和糖尿病保健业务。具体要淘汰哪些产品,目前尚未规划。
裁员仍在进行,2016年继续
此前,GEN网站选出了“2014年裁员最狠的十大公司”,安进、诺华、阿特维斯、GSK、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知名外资药企均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