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认真领会这份重量级的文件精神,记者注意到,文件中对发展中医药用了“迫切需要”、“要将之发展成为重要国民经济支柱”等字眼,这些词汇均透露出未来15年将是中医药企业新的战略机遇期。梳理文件内容,我们发现,未来十五年,中药工业升级将成为主旋律之一,那么中医药行业提质增效方向在哪里?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并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解读。
政策亮点:
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提升中药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业者行动,促进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开展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开发一批中药制造机械与设备,提高中药制造业技术水平与规模效益。推进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构建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建立中药绿色制造体系。
观点碰撞OPINION
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云:中药行业将进入真正的质量竞争时代。以中药饮片为例,过去饮片缺少标准,集中度不高,监管也有些缺位,可随着药典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监管层面越来越严格,不难判断,未来中药行业将进入真正的质量竞争时代。而这个市场增量的前提是政府要继续加强严格高标准的监管,并建好平台和规则,营造良好而可持续的公平竞争环境是尤为重要的。而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做好技术升级,如药材来源的质量控制以及提高炮制等生产工艺的水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资深专家:进化的策略就是践行“三品战略”。这个规划对中医药行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既体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也给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文件还兼顾了两个市场,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下落实中医药的国际化。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要有高品质的有效供给。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中医药行业就是要坚定走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企业要加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家层面将有一个全新的布局,未来在中医药法等保障措施上会体现,从对企业来讲,就是要提高中医药的服务品质。现在尴尬的是,有些有些传统的中医药服务是国外提供的,这映射出产业发展的迫切性。中医药行业提质增效,作为工业来讲就是要培育大品种,实现质量的可控,只有产业做大了,才会有优质的大企业,只有让优质的企业做强做大,才有培育出更多的优质大品种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原部长张清奎:中药品种的专利保护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目前很多中药产品以销售为导向,市场推出投入大,但对研发、专利申请的积极性不强。企业更意愿做一些政策性申请,而利用地理标志保护道地药材的很少,加上祖传秘方保护本身也很难。虽说行政保护一定时间内促进了中药事业的发展,但可以断定,今后这样的保护会慢慢减弱,不创新就没出路,就改变不了当前的增长模式,市场更难以做大。眼下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与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就很难调和,如何让潜力品种具有市场独占性?如六味地黄丸生产厂家众多,它怎么做大?其实中药品种保护并不具备专利保护的独特权益,且《专利法》的法律地位更高。中国企业应主动亮剑,发力制定中药专利审查标准,并逐渐将之推行到全世界,加大司法保护力度,才能取得制订中医评价体系的主导权。
中药大品种的格局
从目前的中药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呈金字塔形分布,中、小型企业为绝大多数,约占整个中药行业的四分之三。而对于处在金字塔顶端的这些大型中药企业,目前已经有成熟的大品种在研发和销售,如步长制药的丹红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的血栓通注射液、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等。但是由于国家没有一个总体产业规划,中药产业结构不合理,出现盲目发展的状况。目前中药制造业企业超过2000家,大型规模以上企业不足5%,总体上呈现“小、散、乱、差”的局面。在产品质量上良秀不齐,在市场竞争上主要走低价格恶性竞争的老路,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目前处于市场赢家的这些大型中药企业来说,它们在市场、人才、技术、资金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已经具备高销售额的品种,营销渠道和客户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