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资讯

硬皮病

硬皮病

所属部位:皮肤

就诊科室:内科 风湿科

  【概述】

  硬皮病现称系统性硬化症。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并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5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4倍。

  硬皮病属于中医之“皮痹”、“肌痹”之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阳气虚弱,津血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外被风寒诸邪浸淫肌肤,凝结腠理,痹阻不通,导致津液失布,气血耗伤,肌腠失养,脉络瘀阻,出现皮肤硬如皮革,萎缩,汗孔闭塞不通而有出汗障碍,汗毛脱落等症状。皮痹日久不愈,发生内脏病变。

  中医辨证以脾虚血虚为主,常在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的方药中,如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生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等加水蛭10克,有一位患者坚持服药一年余,右颞部限局性硬皮病,完全痊愈,皮色皮肤均恢复正常。

  【主要症状】

  一、分类

  1)局限性硬皮病 包括硬斑病、带状硬皮病、点滴状硬皮病。

  2)系统性硬化症 包括肢端硬皮病、弥漫性硬皮病、CREST综合征(包括肢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钙质沿积,雷诺氏现象,食管蠕动异常症状,此为系统性硬化的一个类型,予后较好。)

  二、症状和体征:

  1.局限性硬皮病

  (1)硬斑病: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皮肤活检符合硬皮病改变。

  (2)带状硬皮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病变演变过程同硬斑病。

  (3)点滴状硬斑病: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其演变过程似硬斑病。

  2.肢端硬皮病与弥漫性硬皮病

  肢端硬皮病有雷诺氏现象,皮损从远端向近端发展,躯干、内脏累及少,病程进展慢,预后好;弥漫性硬皮病病变由躯干向远端扩展,雷诺现象少,内脏受累多。病情重,病变进展快,予后差。

  (1)雷诺氏现象:为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波动时出现发白→青紫→变红三相改变,经保暖后可缓解;

  (2)皮肤: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三期。

  【诊断标准】

  局限性硬皮病根据典型皮肤改变即可诊断。

  系统硬化症: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98年标准:

  A主要标准:掌指关节近端的硬皮变化,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全身及驱干。

  B次要标准:①手指硬皮病: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

  ②手指尖有凹陷性瘢痕和指垫消失;

  ③双肺基底纤维化。

  凡是1项主要标准或2项次要标准可诊断,其他有助于诊断的表现:雷诺现象,多发性关节炎或关节痛,食管蠕动异常,皮肤病理学胶原纤维肿胀和纤维化,免疫检查ANA,抗Scl-70抗体、和着丝点抗体(ACA)阳性。

  CREST综合征,具体其中5条症状的3条,或3条以上加着丝点抗体阳性可诊断。

  【发病原因】

  该病病因、病机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在硬皮病患者中,某些HLA-Ⅱ类抗原表达较常人明显增高。

  2、学品与药物:如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硅、二氧化硅、环氧树脂、L色氨酸、博莱霉素、喷他佐辛等可诱发硬皮与内脏纤维化。

  3、免疫异常:本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到特异性抗Scl-70自身抗体。说明本病的发生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4、结缔组织代谢异常:本病特征性改变是胶原产生过多,皮肤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多。

  5、细胞因子的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参与本病的发病,如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

  6、血管异常:大多数硬皮病患者均表现有雷诺现象,病理学显示,小动脉和微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实验室检查】

  可表现为贫乏,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沉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免设检查:ANA阳性率>90%,主要为斑点型和核仁型,约20%抗RNP抗体阳性,约50%-90%CREST患者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标记性抗体),20%-40%系统硬化病患者血清SCL-70抗体阳性,(标记性抗体),30%病例RF的性,周围血T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其中T辅助细胞增多,T抑制细胞减少。

  【治疗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部分病例治疗后可停止发展或缓解。两型在治疗上无大的差别。

  (一)一般治疗 去除感染病灶,加强营养,注意保暖和避免剧烈精神刺激。

  (二)血管活性剂 主要用于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1.丹参注射液 每毫升相当原生药2g,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或间歇应用。对皮肤硬化、张口和吞咽困难、色素沉着、关节僵硬和疼痛以及雷诺现象等有一定效果,但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

  2.胍乙啶(guanethidine) 开始量12.5mg/d,渐增加于25mg/d,3周后改为37.5mg/d。对雷诺现象有效(有效率约50%)。

  3.甲基多巴 125mg,每日3次(或1~2g/d)。能抑制雷诺现象。

  (三)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

  1.青霉胺(D-penicillamine) 能干扰胶原分子间连锁的复合物,抑制新胶的生物合成。开始服250mg/d,逐渐增至全量1g/d,连服2~3年,对皮肤增厚和营养性改变疗效显著,对微循环和肺功能亦有改善,并能减少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在服药过程中,本药对肾可有刺激,并能抑制骨髓,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若同时伴服左旋合酰胺(I-glutamine)0.2g,每日3次,其疗效较单服青霉胺为佳。

  2.秋水侧碱(colchicine) 能阻止原胶原转化为胶原,抑制胶原的积贮。用量为每日0.5~1.5mg,连服3个月至数年,对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及食管改变均有一定疗效。用药期间如有腹泻可减量或给于半乳糖甙酶(β-galactosidase)。

  3.积雷甙(asiaticoside) 为中药积雪草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实验证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软化结缔组织。用法为:片剂(每片含积雪甙10mg)每日服3次,每次3~4片;针剂(每支2ml含积雪甙20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每次1支。对外国佬化硬皮、消除组织浮肿、缓解关节疼痛、愈合溃疡等均有相当效果(有效率约80%),一般1个月左右开始见药。

  (四)抗炎剂 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早期的炎症、水肿、关节等症状有效。一般常先用泼尼松30mg/d口服,以后渐减于5~10mg/d的维持量。如有蛋白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存在应避免应用。

  (五)免疫抑制剂 如硫唑嘌呤(75~150mg/d)、苯丁酸氮芥(6mg/d)、环磷酰胺(50~200mg/d)等均可选用,对关节、皮肤和肾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常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六)物理疗法 包括音频电疗、按摩和热浴等,其中音频电疗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局限型者可使之完全恢复,系统型亦有软化肌肤、改善组织营养、愈合溃疡之效。开始每日治疗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待病情好转后可隔日1次,治疗时间较久。

  (七)其他 如封闭疗法、维生素E、复合磷酸酯酶片,以及丙酸睾丸素等均可酌情配合选用。

  【预防常识】

  本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调节失常、结缔组织代谢及血管异常相关。局限型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系统型可伴多脏器损害,发病隐袭,疾病经过缓慢,常可迁延数年乃至数十年以上,加上食道胃肠损害,肺、心、肾均能累及,最后多因营养障碍、各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及并发症而告终。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不一,但药物可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我国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合理对症选用药物,加强患者信心,坚持配合用药当会有更好疗效。

  【疾病护理】

  1.在心理上:应该充分认识到硬皮病是在治疗上反应较差的病种之一,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预后及疗效的不确定特点,常影响日常生活,使容貌改变,病情迁延难愈,从而产生了急于治疗,又害怕治疗效果不佳的矛盾心理,应该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于接受治疗及护理。严格掌握口服药的时间及准确的剂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坚持服药。

  2.在饮食上:有些硬皮病患者对固体食物咽下困难,饮食不慎亦常打呛,多间歇性,平卧位加重伴胸骨后疼痛。因此这些病人需严格饮食管理;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多食新鲜水果汁、蔬菜,忌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进食时取头高脚低20 度倾斜位以减少胃- 食管返流,必要时应用抗返流药物治疗。吞咽困难严重者予鼻饲流质或/ 和静脉营养,保证基本能量供应。

  3. 雷诺氏现象:手足以棉手套,厚袜子保护,戴帽和多穿衣以防因躯干部位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性效应。

  4.预防皮肤感染:硬皮病患者由于末梢血液循环差,故肢端易并发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应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常修减指甲,清洁皮肤,不要用手去抠鼻子,防止抓破皮肤。穿宽松棉制衣服。

  5.硬化皮损的护理:按医嘱使用血管活化剂,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吸烟能使血管痉挛,应戒烟。洗澡温度要适宜,水温过低易引起血管痉挛,过高组织充血水肿加

  重,而影响血液循环。禁止用热水烫洗。对皮肤干燥、瘙痒的患者,洗浴后用滋润皮肤、温和润滑剂止痒,如3 %水杨酸软膏、维生素B6软膏等避免搔抓、擦破皮肤,保护好受损皮肤的完整性。防止皮损长期受压。避免强阳光暴晒及冷热刺激,如溃烂、感染及时治疗。

  6.呼吸道护理:肺部受累是导致硬皮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患者有肺纹理增多、增粗现象,有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倾向,最终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重要措施之一是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止劳累。另外应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是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异常时应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

  尚不清楚。归纳起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遗传因素根据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史。在重症患者中HLA-B8发生率增加及患者亲属中有染色体异常。认为遗传类型的特征可能在X染色体的显性等位基因上。

  (二)感染因素不少患者发病前常有急性感染。包括咽峡炎。扁桃体炎。肺炎。猩红热。麻疹。鼻窦炎等。在患者的横纹肌和肾脏中曾发现副粘病毒样包涵体。

  (三)结缔组织代谢异常患者显示广泛的结缔组织病变。皮肤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多。在病毒活期皮肤损害内存在较多的可溶性胶原和不稳定的分子间侧链。对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显示胶原合成的活性明显增高。

  (四)血管异常患者多有雷诺现象。不仅限于肢端。也发生于内脏血管;组织病理显示皮损及内脏多可有小血管(动脉)挛缩及内膜增生。故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发性血管病。但由于血管病变并非在所有患者中都能见到。故也有认为血管病变并非是本病唯一发病因素。

  (五)免疫异常这是近年来最为重视的一种看法。在患者体内可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抗ssRNA抗体。抗硬皮病皮肤提取液的抗体等);患者体内B细胞数增多。体液免疫明显增强。在系统型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率高达50%以上。多数患者有高丙球蛋白血症;部分病例常与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或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再加持久的慢性感染而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局限性硬皮病(localizedscleroderma) 按皮损形态及分布又可分为:滴状硬皮病。片状硬皮病。带状硬皮病及泛发性硬皮病。

  斑状损害 初起为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淡红或紫红色水肿性发硬片块损害。数周或数月后渐扩大。直径可达1~10cm或更大。色转淡呈淡黄或象牙色。周围常绕淡紫或淡红色晕。表面干燥平滑。呈蜡样光泽。触之有皮革样硬度。有时伴毛细血管扩张。局部不出汗。亦无毛发。损害可单个或多个。经过缓慢。数年后硬度减轻。渐出现白色

  无论局限型或系统型。受累或未受累皮肤的感觉时值测定均较正常明显延长(延长5~12倍)。

  局限性硬皮病约有50%左右患者血清ANA阳性。其中以泛发性硬皮病患者阳性率较高。系统性硬皮病的实验室检查有以下几方面:

  1.血常规检查:患者血沉增快。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呈现轻度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尿。镜下可见红细胞和管型;

  3.生化检查:患者呈现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部分患者血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血清钾。氯。尿素氮与肌酐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上述血。尿常规和生化检查均为硬皮病非特异性的检查指标。但对判断病情变化。疗效和预后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免疫学检查:硬皮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它同其他的结缔组织性疾病一样。需要作一些自身抗体的检查。主要是通过血清学的化验来完成。就像抗Sm抗体与抗双链DNA同红斑狼疮的关系较密切。而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与干燥综合症的关系密切一样。硬皮病也有它关系密切的抗体。其主要是抗着丝点抗体和抗SCL-70抗体。它们都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抗体。可出现于硬皮病患者的血清中。另外。抗RNP抗体也可见于硬皮病患者。  X线检查:系统型患者往往显示:①牙周膜增宽;②食管。胃肠道蠕动消失。下端狭窄。近侧增宽。小肠蠕动减少。近侧小肠扩张。结肠袋呈球形改变;③指端骨质吸收;④两肺纹理增粗。或见小看囊状改变;⑤软组织内有钙盐沉积阴影。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部分病例治疗后可停止发展或缓解。两型在治疗上无大的差别。

  (一)一般治疗 去除感染病灶,加强营养,注意保暖和避免剧烈精神刺激。

  (二)血管活性剂 主要用于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1.丹参注射液 每毫升相当原生药2g,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或间歇应用。对皮肤硬化、张口和吞咽困难、色素沉着、关节僵硬和疼痛以及雷诺现象等有一定效果,但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

  2.胍乙啶(guanethidine) 开始量12.5mg/d,渐增加于25mg/d,3周后改为37.5mg/d。对雷诺现象有效(有效率约50%)。

  3.甲基多巴 125mg,每日3次(或1~2g/d)。能抑制雷诺现象。

  (三)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

  1.青霉胺(D-penicillamine) 能干扰胶原分子间连锁的复合物,抑制新胶的生物合成。开始服250mg/d,逐渐增至全量1g/d,连服2~3年,对皮肤增厚和营养性改变疗效显著,对微循环和肺功能亦有改善,并能减少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在服药过程中,本药对肾可有刺激,并能抑制骨髓,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若同时伴服左旋合酰胺(I-glutamine)0.2g,每日3次,其疗效较单服青霉胺为佳。

  2.秋水侧碱(colchicine) 能阻止原胶原转化为胶原,抑制胶原的积贮。用量为每日0.5~1.5mg,连服3个月至数年,对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及食管改变均有一定疗效。用药期间如有腹泻可减量或给于半乳糖甙酶(β-galactosidase)。

  3.积雷甙(asiaticoside) 为中药积雪草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实验证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软化结缔组织。用法为:片剂(每片含积雪甙10mg)每日服3次,每次3~4片;针剂(每支2ml含积雪甙20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每次1支。对外国佬化硬皮、消除组织浮肿、缓解关节疼痛、愈合溃疡等均有相当效果(有效率约80%),一般1个月左右开始见药。

  (四)抗炎剂 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早期的炎症、水肿、关节等症状有效。一般常先用泼尼松30mg/d口服,以后渐减于5~10mg/d的维持量。如有蛋白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存在应避免应用。

  (五)免疫抑制剂 如硫唑嘌呤(75~150mg/d)、苯丁酸氮芥(6mg/d)、环磷酰胺(50~200mg/d)等均可选用,对关节、皮肤和肾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常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六)物理疗法 包括音频电疗、按摩和热浴等,其中音频电疗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局限型者可使之完全恢复,系统型亦有软化肌肤、改善组织营养、愈合溃疡之效。开始每日治疗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待病情好转后可隔日1次,治疗时间较久。

  (七)其他 如封闭疗法、维生素E、复合磷酸酯酶片,以及丙酸睾丸素等均可酌情配合选用。

  本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调节失常、结缔组织代谢及血管异常相关。局限型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系统型可伴多脏器损害,发病隐袭,疾病经过缓慢,常可迁延数年乃至数十年以上,加上食道胃肠损害,肺、心、肾均能累及,最后多因营养障碍、各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及并发症而告终。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不一,但药物可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我国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合理对症选用药物,加强患者信心,坚持配合用药当会有更好疗效。

  (一)局限性硬皮病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斑萎缩早期损害为大小不一。呈皮色或青白色。微凹或隆起。表面起皱。触之不硬。  2.萎缩性硬化性苔藓皮损为淡紫色发亮的扁平丘疹。大小不一。常聚集分布。但不互相融合。表面有毛囊角质栓。有时发生水疱。逐渐出现皮肤萎缩。  (二)系统性硬化症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成人硬肿病:皮损多从头颈开始向肩背部发展。真皮深层肿胀和僵硬。局部无色素沉着。亦无萎缩及毛发脱落表现。有自愈倾向。  2.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等病的混合表现。包括雷诺氏现象。面。手非凹陷性浮肿。手指呈腊肠状肿胀。发热。非破坏性多关节炎。肌无力或肌痛等症状。浸出性核抗原(ENA)和RNP的抗体均可呈高滴度阳性反应。

  1、遗传:在硬皮病患者中,某些HLA-Ⅱ类抗原表达较常人明显增高。

  2、学品与药物:如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硅、二氧化硅、环氧树脂、L色氨酸、博莱霉素、喷他佐辛等可诱发硬皮与内脏纤维化。

  3、免疫异常:本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到特异性抗Scl-70自身抗体。说明本病的发生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4、结缔组织代谢异常:本病特征性改变是胶原产生过多,皮肤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多。

  5、细胞因子的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参与本病的发病,如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

  6、血管异常:大多数硬皮病患者均表现有雷诺现象,病理学显示,小动脉和微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相关问答

首页网站简介战略合作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