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
胰腺癌
所属部位:腹部
就诊科室:肝胆外科 肿瘤科
概述
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胰腺癌发病率为10/10万,75岁以上老年人高达100/10万。每年死于胰腺癌者约2万余人。日本1974年的胰腺癌死亡率比1970年增加5倍,与肺癌等相似。死亡率有增加的倾向。国内胰腺癌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根据上海市的统计。胰腺癌的发病率1963年为1.16/10万,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20位,1977年为3.80/10万。跃居恶性肿瘤的第12位;1982年为6.92/10万,增至1963年的6倍,跃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男)和第12位(女)。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造成人体的加速酸化,酸性体质引起人体代谢循环的变慢,正常细胞的活性变弱,细胞缺氧,引起器官的病变,造成内分泌的失衡,形成胰腺炎,或是胰管增生等慢性病。
体液酸化造成细胞溶氧量的下降,当下降到正常值的65%时,就会导致细胞的死亡,而有不惜改变自己染色体生存的细胞,这就变成了癌细胞。
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化疗污染会造成细胞的突变,而突变的细胞在酸性体液中又会疯长,这又是得胰腺癌的一大原因。
胰腺癌的分期分型
一、西医胰腺癌分期
西医分期多指国际胰腺癌TNM分期与临床分期:
1、国际胰腺癌TNM分期(UICC,1987),T指原发肿瘤情况,N指淋巴转移情况,M指远处转移情况。
(1)原发肿瘤(T)分期:
Tx:不能判断。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1:原发肿未超出胰腺。
T1a:肿瘤≤2cm。
T1b:肿瘤>2cm。
T2:肿瘤侵犯十二指肠、胆道或胰腺周围组织。
T3:肿瘤侵犯胃、脾、结肠、大血管。
(2)小区域淋巴结(N)分期
N x:不能判断。
N 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 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
Mx:不能判断。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2、临床分期
Ⅰ期:T1 N0 M0;T1 NⅩ M0;TⅩ N0 M0;TⅩ NⅩ M0。
Ⅱ期:T2 N0 M0;T2 NⅩ M0;T3 N0 M0;T3 NⅩ M0。
Ⅲ期:任何T,N1,M0:。
Ⅳ期:任何T,任何N,M1。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对手术选择及治疗方法的优劣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胰腺学会将其分为四期:①Ⅰ期:肿瘤直径小於2cm,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浸润胰腺包膜、后腹膜、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②Ⅱ期:肿瘤直径2.1~4.0cm,紧靠肿瘤的淋巴结有转移,胰包膜、后腹膜和前述血管有可能转移;③Ⅲ期:肿瘤直径4.1~6cm,第1站和第3站之间的淋巴结有转移,胰腺包膜和后腹膜有浸润;④Ⅳ期:肿瘤直径大於6.1cm,第3站淋巴结转移,侵犯邻近内脏、后腹膜及前述静脉有广泛浸润。
二、西医胰腺癌的病理分型
1.导管腺癌
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此癌性腺管有时与慢性胰腺炎时残留和增生的导管很难鉴别。中分化者由不同分化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组成,有的与高分化腺癌相似,有的可出现实性癌巢。低分化者则仅见少许不规则腺腔样结构,大部分为实性癌巢,细胞异形性很大,可从未分化小细胞到瘤巨细胞,甚至多核瘤巨细胞,有时可见到梭形细胞;在有腺腔样分化的少区域,可有少量粘液,肿瘤的间质含有丰富的Ⅰ和Ⅳ型胶原。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
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
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胰腺癌食疗方法
栀子仁枸杞粥 原料:栀子仁5~10克,鲜藕6克(或藕节10-15节),白茅根30克,枸杞40克,粳米130克。
制作方法:将栀子仁、藕节、白茅根、枸杞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加水煮煎药汁。粳米下锅,下入药汁、清水,烧沸,小火煮烂成稀粥,可加蜂蜜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除烦止渴。
适应症:用于胰腺癌,胁肋部胀满腹痛,腹部有块,食欲差、面色少华、倦怠无力,低热、衄血、出血者。
荠菜豆腐羹
原料:佛甲草120克,荠莱180克,豆腐200克,净芦笋28克,黄豆芽汤75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佛甲草切段,装入纱布袋,加水适量,煎煮药汁,留用。炒锅烧热,加入黄豆芽汁、药汁、豆腐丁、芦笋片和盐,烧沸,放入荠菜,烧沸,加入味精、熟花生油,出锅即可。
功效:清热和脾,消肿解毒。
适应症:用于胰腺癌、腹痛、食欲不振、腹部有肿物者。
猪胰海带汤
原料:猪胰1条(约100克),淡菜30克,海带20克,肿节风15克,姜汁3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肿节风切段,装入纱布袋,加水煎煮药汁。猪胰洗净,沸水内氽一下。淡菜去毛,海带温水泡发后洗净。锅热放花生油,猪胰片煸炒,下姜汁,加入鸡清汤、药汁、淡菜、海带、料酒、盐、酱油,烧沸,小火烧熟透,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适应症:用于胰腺癌,食欲不振、腹痛、发热、消瘦、腹内肿块者。
目前,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已发现一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其中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相对危险度是非吸烟者的1.5倍。而且随着吸烟数量增加而增加。其他高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后20年者。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痛性黄疸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30%的病人。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至于胰体尾部癌。腹痛发生率更高。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经丛而呈显著的上腹痛和腰背痛。这种症状的出现。常提示病变已进入晚期。
一、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
2.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3.CT检查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
4.磁共振成像(MRI) 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5.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除显示主胰管狭窄。充盈缺损和闭塞外。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胰管狭窄的形态改变。可检查出肿瘤小于2cm的胰管病变。是诊断小胰癌的有效方法。
6.选择性血管造影(SAG) SAG是一种损伤检查。但在肿瘤1cm时即可做出诊断。能显示胰腺周围动脉的形态。对判断肿瘤有无血管侵犯重要意义。如动脉不规则狭窄。闭塞。并可根据异常的血管区域推测肿瘤的大小。还可根据SAG所见判断肿瘤手术的可能性和选择手术方式。判断手术能否切除很重要的就是有封锁动脉浸润。在平常影像学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选用。准确率高于90%。
7.子母胰管镜检查 是最近研制和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其子镜(胰管镜)直径仅为1mm。不必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是由母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插入胰管内。直接观察管内情况。胰腺癌时粘膜隆超。发红。狭窄。闭塞等。但该镜目前尚存在管径太细易折损。前端不能改变方向。不能取活检。但经过若干年后有可能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
二、肿瘤标记物
自1979年Koprowski等发现与消化道肿瘤相关抗原CA19-9以来。由于单克隆技术的开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发现与胰腺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有10多种。临床常用的除CA19-9外。还有CA50。Span-1。Dupan-2。POA。CEA等。目前国内所用的试剂多为进口的。较昂贵。多数医院尚未能普及。但肿瘤标记的检测对胰腺癌的筛选。诊断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监测。以及胰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都有着重要作用。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肿瘤标记物检查可提高其阳性率。
1.CA19-9 是胰腺癌的相关抗原。其表达依赖于lewis血型抗原的表达。lewis阴性者。CA19-9的检查也为阴性。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1%。73%。75%。而小胰腺癌病人CA19-9的水平不高。小于2cm的腺癌阳性率仅60.7%。而肿瘤较大的病人CA19-9的水平较高。阳性率达80%以上。分界值定为120kU/L。高于此值者高度怀疑胰腺癌。同时还可以判断预后。肿瘤切除后CA19-9降至正常值。血清临界值为30kU/L者预后较好。如果肿瘤复发。转移或病情恶化可见CA19-9的再度明显升高。故CA19-9是胰腺癌的有效标记物。
2.CA50 也是lewis系统的一个抗原。与CA19-9有很好的相关性。不必同时将这两个抗原一起测定。但若将CA50和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3.Span-1 腺癌病人可高达1 446KU/L。其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68%。但对于小胰腺癌的诊断不理想。小于2cm的肿瘤阳性率仅为56%。
4.Dupan-2 其临界值为400KU/L。对胰腺癌的敏感性为50%~70%。与CA19-9联合检测可使阳性率提高到95%。胆受肝功能的影响。与GOT有密切相关。
上述这些标肿瘤记物。尚不能广泛开展。特异性偏低。对早期癌和小胰腺癌(<2cm的肿瘤)阳性率更低。尚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其他肿瘤的交叉反应。联合应用对筛选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和判断预后复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CEA(癌胚抗原) 阳性率78.9%。对于低分化腺癌>3cm肿瘤以及临床Ⅳ期的胰腺癌阳性率明显提高。CEA阴性者平均生存期为38.6个月。比阳性者明显延长。可以用来判断预后。
三、癌基因检测
1.Yas基因 胰腺癌有高频率的C-Ki-ras基因第12密码子的点突破。而胰腺其它疾病不具有这种标志性改变。C-Ki-ras第12密码子在胰腺癌中有很高的发生率。用PCR(核酸杂及聚合酶反应)。辅以寡核苷酸杂交或PCR产物检测胰腺组织C-Ki-ras癌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分子生物学手段。有报道在已确诊的19例胰腺癌中。18例有该基因第12密码子的突变。阳性率为94.7%。与国外相一致(12例均为阳性。达100%)。而非胰腺癌病例(如胰岛素瘤。壶腹癌。胃癌。胆囊癌等共17例)均为阴性。这种基因突变的检测。可用来早期诊断胰腺癌和鉴别诊断。
2.C-erbB-2基因 该基因产物表达在胰腺部中阳性率高。并与肿瘤大小及预后有关。
3.P21 抑癌基因在胰腺癌中表达率高,具有特异性,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对胰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意义。
(一)围手术期处理胰腺癌病人常常全身情况欠佳。而根治性手术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因此。正确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关键。
1.术前改善病人全身情况
(1)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宜给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辅以胰酶等助消化药物。(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补充维生素K。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重度阻塞性黄疸者由于胆汁不进入肠道。使脂溶性维生素K不能正常吸收。导致疑血酶原合成不足。因而。从入院起即应注射维生素K。直到手术。同时进行保肝治疗。(4)控制糖尿病:胰腺癌病人糖尿病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ol/L。尿糖在(+)~(-)范围内。
2.术前减黄问题:胰腺癌所致阻黄并不需常规减黄。对出现黄疸时间较短。全身状况尚好。消化功能。凝血机制以及肾功能等尚在正常范围者。可不减黄而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若全身状态差。胆红素高于342μmol/L。粪胆原阴性。黄疸出现时间超过2周且越来越重并有先兆肾功能不全者应考虑减黄。具体方法有胆囊造瘘。PTCD。经十二指肠镜安放鼻胆引流管或胆肠引流管。
3.预防手术后并发症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若无感染。不必过早应用抗生素。于手术开始前30分钟静脉给一次足量广谱抗生素即可。手术超过4小时再添加一个剂量。
(2)呼吸道准备:胰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当多见。术前就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忌烟。最好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深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防止术后肺泡萎缩。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这些措施简单。有效。但很少受到医生重视。
4.加强术中处理:术中必须保持血压稳定。供氧充分。腹肌松弛。镇痛良好。术中应监测尿糖。血糖。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胰腺癌病人常有潜在凝血机能低下。术中大量失血。大量输血时。可能发生凝血障碍。术中除精心操作减少出血外。尽量输3日以内新鲜血。不输1周以上陈旧血。
5.术后处理
(1)继续应用抗生素。
(2)防止胰瘘。除管理好胰管引流和腹腔引流外。可用生长抑素八肽抑制胰液分泌。能显著减少胰瘘机会。
(3)合理进行营养支持。
(4)重视引流管的管理。密切观察胃管。胆道。胰管引流和腹腔引流情况。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并注意其形状变化。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二)手术切除 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相当多的病人就诊时属中晚期而无法作根治性切除。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在15%左右。胰体尾部癌的切除率更低。在5%以下。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有以下几种。
1.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胰头癌的首选根治性切除术式。由Whipple在1935年首创。虽在以后的50年间不少学者在关于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面作了许多改革。但至今仍习惯地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简称为Whipple术。
适应症:对一般状态好。年龄<70岁。无肝转移。无腹水。癌肿末浸润周围血管的胰头癌。均适于行PD。
2.全胰切除术(TP):适应症:癌波及全胰。无肝转移及腹膜种植者为全胰切除术的绝对适应症。全胰切除术的优点。除了彻底切除胰内多种病灶外。还使清除胰腺周围淋巴结更为方便和彻底。全胰切除术后不再存在胰-空肠吻合。可完全避免胰瘘的产生。但全胰切除术后也有不少问题。可发生继发性糖尿病及消化吸收障碍。终生需要应用胰岛素及消化酶治疗。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因此。行TP时不能只凭胰腺病变局部情况来决定。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病人
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病人及家属对术后出现糖尿病是否充分理解。能否自行注射胰岛素。家属能否协助管理糖尿病。以及经济状况等。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决定行TP。
3.胰体尾部切除术(DP):适应于胰体尾部癌无转移者。连同脾脏。胰体尾部肿瘤及周围淋巴结一并切除。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胰体尾部癌多在发生腹部包块或腰背部疼痛时才被确诊。多属中晚期癌。能作根治性切除者不到5%。由于切除时已有胰外转移。故术后生存期常不满1年。
4.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PPPD仅适用于壶腹癌。较小的胰头癌。十二指肠球部及胃幽门部无癌直接浸润。胃周围淋巴结无转移者。
(三)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转流术 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还很低。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病例需施行某种或某些手术以缓解症状。关于胆肠转流术的选择可根据肿瘤部位决定。对胆管下端的肿瘤。可任选胆管或胆囊与空肠吻合。最好用Roux-Y袢。可减少逆行感染。只要胆管明显扩张。即使其内为“白胆汁”。也不妨碍吻合后的黄疸消除。如果肿瘤靠近胆管入胰处。则只要有可能最好施行胆总管与空肠Roux-Y袢的端侧吻合。以免癌肿沿胆总管上侵至胆囊管开口处。导致转流失效。此外如考虑到肿瘤已属晚期。存活时间不会超过1年者。可采用更简单的胆肠内引流术——肝总管T管架桥空肠内引流术。方法是将置入肝总管的T管通过横结肠系膜放入距屈氏韧带下20cm之空肠内。妥善固定。此手术优点为:①简单易行;②减黄效果好。胆汁通过T管刺激空肠。肠蠕动恢复早。蠕动之虹吸作用会加速胆汁排出。以利于消化吸收。待到异物长期存留造成影响时。病人早已因肿瘤进展而死亡。至于胃空肠吻合。其适应症为:①临床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症状或体征。②胃肠透视或内镜检查见十二指肠有狭窄。僵硬。癌性浸润。③术中见十二指肠狭窄。受压。
(四)放射治疗胰腺癌放射治疗的瘤死量偏高。而胰腺周围如胃。小肠。肝。肾。脊髓等的放射耐受性偏低。给放射治疗带来不利。近年来。随着术中放射治疗及在CT精确定位下作治疗计划的多野体外放疗的开展。放射治疗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术中放疗用10~20MV高能电子线。在充分显露肿物。尽可能切除肿瘤。移开周围正常组织情况下。准确将相应限光筒置于肿瘤上。术中一次大剂量照射15~25Gy。照射时间约4~6分钟。体外放疗主要用于术前及术后(包括术中照射后的体外追加放疗)。也用于晚期胰腺癌已不宜手术的姑息性治疗。用CT精确定位作放射治疗计划。使胰腺癌病变部位得到高剂量照射。周围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用10mVx线。腹前一野加两侧野等中心照射。每次180~200cGy。每周5次。剂量40~60Gy/4~6周。可连续治疗。也可分段治疗。
(五)化疗 胰腺癌的化疗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与其他肿瘤相比。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化疗不够敏感。同时在研究中没有理想的观察指标。因此临床医生往往对此兴趣不大。另一方面胰腺癌病人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和吸收不良。因此很难耐受系统的化疗。
1.胰腺癌的系统性化疗:很多文献报告了对胰腺癌进行联合化疗的临床实验。效果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主要有:5-Fu十MMC。5-Fu十MMC十Streptozotoin(链脲菌素)。5-Fu+ADM十MMC。这些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率可达到40%左右。明显高于单剂化疗的效果。病人的生存期亦显著延长。MFA方案用法:
MMC10mg/m2。静注第1日;
5-Fu600mg/m2。静滴。第1。8。29。36日;
ADM30mg/m2。静注。第l。29日。
第九周重复。疗效:CR十PR为39%。
2.胰腺癌的区域性化疗:胰腺癌的区域性化疗。就是通过胰腺主要的供血动脉给予高剂量的化疗药物。其理论依据主要是:①目前系统性化疗效果较差的原因可能与全身用化疗药物时。进入胰腺癌组织的药物太少有关。而通过区域性化疗可以使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进入胰腺癌组织;②系统性化疗时由于化疗药物全身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疗药物的用量。而区域性化疗药物首先作用于胰腺癌组织。可明显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并因此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用量。总之。通过区域性化疗可以使化疗药物更有针对性。并可增加化疗药物的用量。提高了化疗的效果。同时可明显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关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一直是人们探索力求解决的问题。对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医生在广大人群中发现可怀疑对象。即高危人群。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病人既没有特异的症状,也没有特异的体征,全凭医生的高度警惕,医生要做"有心人"。病人所能提供的只有上腹胀痛。有时胀感超过了痛觉。其他只有消化不良。体重减轻。以及“突发性的糖尿病”等。这些无特异性的症状。临床医师若找不到其他疾病能解释以上这些症状时。进而经过对症治疗。以上这些症状未能改善改善后又恶化时。临床医师就应大胆怀疑。
(二)普及防癌知识。进行定期的例行体格检查。开展二级预防。
(三)对高危对象进行现代高科技的调查。如综合应用B超。ERCP。MRI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新近发展的癌基因检测。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1.各种慢性胃部疾病:胃部疾患可有腹部疼痛。但腹痛多与饮食有关。黄疸少见。利用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不难作出鉴别。
2.黄疸型肝炎:初起两者易混淆。但肝炎有接触史。经动态观察。黄疸初起时血清转氨酶增高。黄疸多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多不高。
3.胆石症。胆囊炎: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有波动。无明显体重减轻。
4.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以出现胰腺肿块(假囊肿)和黄疸。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癌压迫胰管也可以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帮助但有些病例经各种检查有时也难鉴别。可在剖腹探查手术中用极细穿刺针作胰腺穿刺活检。以助鉴别。
6.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比胰头癌少见。病起多骤然。也有黄疸。消瘦。皮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而壶腹癌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发热较多见。但两者鉴别仍较困难。要结合超声和CT来提高确诊率。壶腹癌的切除率在75%以上。术后5年存活率较胰头癌高。
可并发胆管梗阻。十二指肠梗阻等症状。